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BBC 2024-3-12]台湾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
本頁主題: [BBC 2024-3-12]台湾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教-授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發帖:50749
威望:5657 點
金錢:10160 USD
貢獻:18000 點
註冊:2016-10-25

[BBC 2024-3-12]台湾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

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的台湾影片《周处除三害》(The Pig,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)在中国大陆上映不到两周,便取得了惊人的成绩,目前暂居大陆票房榜首。据报导,该片在中国大陆影院累计观影人次已经突破千万,从今年3月3号开始连续10日拿下单日票房冠军,最晚将在本周三(12日)票房突破四亿人民币(约17.5亿台币)大关。

《周处除三害》讲述由阮经天饰演的台北黑帮杀手陈桂林,在知悉自己患上肺癌末期之后,为“留名后世”,决定开始铲除排名在自己前面的两名通缉犯,并大开杀戒的电影。

此片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“最佳导演”及“最佳男主角”等多项提名。片中男主角、金马影帝阮经天的知名度回归,名字几乎每天都成为中国互联网热门搜索词,连他在影片中戴的“粉红小猪手表”亦卖到断货。

不过,相较之下,预算6000万台币(约1370万人民币)的该片,去年底在台湾及香港陆续上映,票房平平,在台湾新台币4700万元(1070万人民币)。因此,该片为何在中国大陆席卷电影票房,甚至在影音串流平台“奈飞”(Netflix)台湾区影片夺下收视冠军,引发热议。

1973年出生于香港的导演黄精甫近年移居台北,在新冠疫情期间完成了这部预算仅台币六千万的影片。如今电影在中国大陆大卖,家乡香港媒体赞誉其“强势回归”,黄导演低调简短地向BBC中文表示,这部电影“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不属于能大卖的作品。现在有这样的成绩,当然感到非常意外”。

北京影评人弦子则告诉BBC中文说,这部影片在大陆热卖,在另一面体现的其实是大陆观众“苦审查制度久已”的反应。她认为,《周处除三害》在其他市场,或许只是B级片的常规水平,但在暴力、情色镜头时常遭遇审查的大陆,这部电影却大受欢迎,“体现了观众对暴力与娱乐性的渴望,这是成年人的正当需求”。

弦子强调,无论如何,这部电影“本质上是香港B级片在台湾的一次本土化移植。除了对宗教元素的强调一直是这些年台湾电影的热门话题外,该片最大亮点还是出自香港黑帮、动作、B级片的类型风格,包含着暴力美学、血腥镜头、密集的动作场面、快节奏等元素,带给观众‘爽感’与视听刺激,这是《周处除三害》在大陆获得票房成功的关键之一”。

所谓B级片在电影工业中,原先被指预算低、演员较不知名、情节公式化、故事题材多半为大众熟悉的类型,如恐怖片、科幻片等,在香港则是以黑帮电影为B级片类型片的主流。但B级片的风格及自嘲的特色,却深深影响许多大制作的商业片及主流电影,许多香港电影导演都从B级片中获取灵感。

以审查制度来看,B级片在香港多半被视为儿童不宜,青少年鼓励父母陪同观赏的电影类别。中国大陆则是没有电影分级制度,但官方会严格执行审查电影。

不过,弦子也强调,《周处除三害》可以在中国大陆上映,也并不意味着审查正在放宽。说到底,“《周处除三害》的被追捧,也意味着(大陆)观众渴望观影选择权。”

台湾媒体《中央社》说,这部电影以华语电影中较少见的“以暴制暴”题材吸引观众,也让不同观影族群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鸣,甚至有许多中国影迷制造了各种二次创作,产生了依据该电影情节的许多“网路迷因”(指网路爆红事件,Internet Memes)。

香港出生、台湾制造、大陆大卖

影片导演黄精甫在20年前曾以第一部描绘黑帮的商业电影大片《江湖》(Blood Brothers)成名,当年拿下香港金像奖新导演奖,同时迅速的成为当时香港影坛最注目的新导演。

但是,在香港闹热且复杂的商业影坛上拍片从来不容易,黄精甫拍了几部电影之后在十年前突然慢下脚步,没有作品产出。之后移居台湾,他向BBC中文解释,在台湾适合生活及写作,而台湾电影圈的伙伴们“在我流浪的时候保护及拥抱了我,让我不至于太孤单”,并终于在十年后交出了这个作品。

不过,即使这部电影主题是台湾杀手亡命天涯的过程,许多分析和影评都认为,《周处除三害》同样有着浓浓的“港片DNA”——有武打动作洗炼敏捷的枪战及巷战,有底层杀手的挣扎,以及男性视角为主诉说的江湖不归路,这些都象征着“香港元素”。

华语电影学者、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温祺德(Kristof Van den Troost)向BBC中文解释,在华语电影中,黑帮电影特别是与香港联系在一起的, “这种电影类型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。 最明显的是,黑帮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,它有大场面、耸人听闻,也借此与香港电影人闻名全球的电影动作指导结合在一起,我想说这是他们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”。

温祺德向记者强调,黑帮电影和一般的犯罪电影同样能处理各种道德困境,并涉及法治、警察权力、社会不平等、资本主义、现代与传统的摩擦等议题,他们可以参与的主题类型非常丰富多元。

他指出:“由于黑帮电影往往讲述权力斗争以及违法者与执法者之间的关系,因此它们最终也为各种类型的政治寓言提供了便利的载体。杜琪峰的‘黑社会’电影应是香港电影界最著名的例子。”

政治隐喻?

事实上,将黑帮电影与政治隐喻挂钩的说法,与许多网路上的评论相呼应。譬如,有许多影迷将影片《周处除三害》解读为“政治寓言”,片中由金马影帝陈以文饰演的从杀手转为邪教教主的身份,被两岸三地影迷各自解读,并以电影中各种片段佐证自己的说法。

譬如,有“小粉红”影迷声称,该片灵修堂的教主是“台独”或“美国”,蛊惑了台湾人。但也有许多评论认为,该教主其实象征着社会的“不公不义”,压抑着不敢反抗的每个公民,因此最终需要有人“弄脏双手”替大家解决问题,却也反映着我们自身的懦弱。

台湾影评人罗比则告诉BBC中文说,他认为该片是一部“反英雄”(anti-hero)的电影,这或也符合东方人心中“以眼还眼、以暴制暴”的“底层价值观”,“是一个大家期盼会出现的偶像或枭雄。”因此,“这也反映了这个现代社会的问题——当透过正规方式无法解决我们眼前的问题时,我们会期待由坏人来伸张正义”。

罗比又称,《周处除三害》中的某些角色是隐喻政治上的人物,对他个人来说,那“只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意淫,是将电影做出不完整的过度解释”。

面对电影大卖以及各式各样的评论,导演黄精甫对BBC中文表示,事实上,就他而言,“严格来说《周处除三害》并非一部帮派电影,它更偏向于犯罪片,再严格一点来说,是一部‘殉道者’的犯罪电影”。

“我对‘殉道者’的题材特别着迷......一直都在描述‘殉道者’,有关他们殉于‘道义’、殉于‘道德’、殉于‘道’(本身)的故事。“《周处》要挑战这座‘殉道者’的高山,说实在的,一直是战战兢兢,步步为营......即便电影上映以后,心面还是有一种回荡,好像有些东西还没讲完,想要把角色再挖深一点,直到看见他或她们的脑细胞为止,”黄导演向BBC中文补充说。

譬如,中国大陆社交网站“豆瓣”上一名影评者李寻獐就说,他专为这个片子从北京飞了趟香港,“一是为要见识见识所谓‘台湾影史极恶电影’在当下时态的创作语境里究竟有多狠?二是想看看阮经天在内娱蹉跎十年后,再剃回圆寸演流氓,成色几何。”

该影迷称,没有为此片失望并赞誉该片在宗教外衣遮掩之下,把主题说得很确实——“冲突的设置完全跳出了‘黑吃黑’这个千层锦套头,杀戮不是为了利益,也不为惩戒或报复,只是出于一个亡命汉对自己价值的执念”。

但是,许多中国大陆女权主义者观察到该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仍很老套,北京影评人弦子也同意这种批评。她告诉BBC中文说,女主角似乎只是个被动的角色,她们在电影中的生活及爱情都被男性以暴力控制,因此即便有精彩的暴力美学,“但同时也落入香港电影B级片厌女、意义浅显的传统窠臼了”。

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助理教授陈智廷也表示, 让台湾最有才华的新生代女演员王净饰演“被动、受剥削、楚楚可怜的发廊妹”,完全是“不必要”,而且在澎湖灵修中心的片段“混淆了邪教与基督教的仪式,因此削弱了批判力道”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台湾电影工作者告诉BBC中文称,商业电影在大部分时间会因为满足观众对娱乐的需求与渴望而卖座,“但如果电影卖座到一个超乎常理,变成所谓‘现像级’作品的时候,它所折射出的社会集体意识、心理状态、深层焦虑、时代氛围,就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。”

          随手一赞,手留余香

赞(105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3-13 08:24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2-22 22:41